就業(yè)非常好,尤其是語音識別、模式識別相關專業(yè)的,這幾年保底的20W+,好的就30W+。
搜狗后臺的語音識別用的云知聲,就是自動化所幾個人出去搞的,很有前景。
中科院自動化所的待遇相對較好,具體情況如下:
1. 薪資待遇:中科院自動化所的薪資待遇相對較高,一般在同等職位和工作經驗的情況下,薪資水平比其他普通科研機構要高一些。
2. 福利待遇:中科院自動化所的福利待遇也比較優(yōu)厚,包括五險一金、帶薪年假、節(jié)假日福利、住房補貼、子女教育補貼等。
3. 職業(yè)發(fā)展:中科院自動化所是國內較為知名的科研機構之一,具有較好的學術氛圍和科研條件,可以提供較好的職業(yè)發(fā)展機會和平臺。
需要注意的是,中科院自動化所的招聘要求較高,對應聘者的學歷、工作經驗、科研成果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對應聘者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求也比較高。
如果是在所里的待遇,您大可把眼光放高點,畢竟你不是為了這3年,而是為了以后。告訴你個事實:有人開出幾十萬的年薪給中科院自動化所一個考生,人家拒絕了。
一般三年畢業(yè),碩博應該是五年。自動化是工科類,就業(yè)情況如何,要看自己本事如何了。
二樓的人不知道就別亂說。
。
博士住安寧里 班車接送到所里上班。
住宿一般,錢的話 不可能有8000.。
簡直是胡說八道
2021-04-18-23:42更新:
實在是非常感謝各位親送來的鼓勵和祝福,你們都是最棒的!一起加油!也炸出了很多皇家林學院的校友和老鄉(xiāng),關懷之下,倍感動容。
我也實在沒想到一天之內9000多贊,比我以前所有回答的贊都多好幾倍。實在個人時間有限,無法一一回復了,還望見諒,祝你們萬事順遂!
-----------------
以下是原答案:
我也是窮人家的孩子,目前在中科院非升即走。從小學起到博士畢業(yè),也花了20年時間。看了這個人的致謝,也頗有感觸,也想起了自己博士論文的致謝:
致謝一共27行,那年我畢業(yè)27歲。
我的祖輩和我的降生:木匠布衣代相傳,傳至今代愁柴米
我曾祖父入贅到我曾祖母家,后來我曾祖母無子嗣,隔壁村有戶木匠人家老婆去世了,留下一堆子女丈夫無力撫養(yǎng),我曾祖母收養(yǎng)了他們的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后來成了我的奶奶。
希望大家不要批評我奶奶的生父,不到萬不得已,誰都不愿意骨肉分離。他們當年生活的艱難,可能比電影《何以為家》更甚。
而我的爺爺,年幼時父母雙亡,帶著自己的妹妹給地主家放牛,他們兄妹倆跟牛吃住在一起,經歷的故事跟很多描寫那個年代窮苦人的電影所描述的別無二致。后來我爺爺被我曾祖父母招贅為女婿。我曾祖父母家是貧下中農,待我爺爺奶奶很好。我爺爺說,到了我曾祖父母家,不用挨打、能有飯吃有衣穿,他很感激。
是的,這也是我雖然是個文科生,但如此信仰共產主義和工業(yè)化、并討厭民國的原因。
我家也因兩代人招贅,受到了鄰里的嘲笑、冷眼和欺壓(僅僅是嘲笑和冷眼而不欺壓你的鄰居,已經算好的)。要知道,那個年代是農業(yè)社會,誰家兒子多,誰說話份量就大、就能在農村的存量競爭中占據優(yōu)勢。
而我爸爸,生的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兒,也就是我姐。有很多次跟鄰里發(fā)生矛盾,我的鄰居直接找上門打架,不僅打,而且指著鼻子罵:你家世世代代都得招女婿。
這也是為什么,盡管我一家人對我姐姐都很寵,但我爺爺奶奶砸鍋賣鐵也要生孫子的原因,也因此后來有了我。
我是92年2月出生的,那時計劃生育管的很嚴,超生要罰款,我當年被罰了5500元,什么概念呢,當時一個中學教師一個月的工資也只有百元上下。至于為什么是5500這個數字,因為村里超生罰款標準是5000,但生下來發(fā)現是個男孩,就多罰了500。
而這筆錢是我奶奶大冬天穿著單衣挨家挨戶敲門借過來的。
我媽當年生我的時候,遇到了臍帶纏脖子,當時農村的醫(yī)療條件比不上城市,更比不上現在,這種情況很可能導致難產而死,一尸兩命。一般產婦分娩要盡快生出來,不然即使生出來,孩子也會死,而我是第三天夜里才生出來的(其中具體經歷我就不知道了),基本上處于孩子死亡線的邊緣。
我出生的時候,沒有哭,把家里人嚇壞了,然后拍屁股希望我哭出來,結果還是沒有。家人以為我死了,后來我自己哭出來了,然后大家也跟著哭。。。。
父母在我童年成長中塑造了我的底色:慈母密密縫蓑麻,望得他年歸錦衣;嚴父諄諄談古今,莫失精忠報國心。
我的降生,給我家里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不僅是因超生罰款產生的借債,而且我小時候身體不好,三天兩頭去村里衛(wèi)生所。
我爸爸做過很多活,有去磚窯廠做過工人,也當過木匠(跟我奶奶的親兄弟學的),也到建筑隊當過工人。我爸爸在我七八歲的時候,曾經為了一天能多賺1塊錢的工資,騎自行車到隔壁縣的磚窯廠打工,當天往返。
也因此,我童年里并沒有多少爸爸的故事,但我的爸爸卻在背后支撐起了我的童年。
我自己記憶中,我爸爸回來就意味著我有好吃的,小時候是一種叫“金剛麒”的面食(鎮(zhèn)江或者老家鹽城的特產,圖片網上有,但現在已經很難買到了),后來我才知道是我爸上晚班磚窯廠給發(fā)的晚飯,但我爸舍不得吃,帶給了我(和我姐一人一半);再后來這種好吃的變成了方便面,后來我才知道,是我爸春節(jié)回家路上的伙食,但他把大部分留給了我(和我姐)。
我媽實際上是個殘疾人。她小時候得過腦膜炎,命大活了下來,但眼睛視力非常差,近乎盲人(我高中的時候我媽左眼球失明被摘除,現在右眼只能在五米內能分辨出是我)。
但我媽跟村里其他的母親不一樣,她特別相信讀書改變命運,因此在我和我姐小時候非常重視我們的教育。一旦我們回到家,她會放下手上所有活,先教我們做完作業(yè),而其他的母親要么叫孩子去幫忙干活,要么直接不管不問。
我媽雖然只是小學畢業(yè),識字也不多。但她能在我幼兒園和一年級的時候抓著我的手寫最基礎的漢字,以及用我和她一共20個手指頭教我算20以內的算術,現在想想我媽媽眼睛視力如此之差,她為了抓住我的手一起寫字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
第二天我早上起床的時候,我媽會把用菜刀(是的,你沒看錯,是菜刀)削好的幾支鉛筆小心地包好放在我文具盒里讓我上學。至于為什么用菜刀削幾根鉛筆,因為一是擔心我用小刀削鉛筆浪費時間、傷到手,二是我家買不起那種手搖式的卷筆刀。
而我,也因此比同學的成績更好,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我也因此更加愛學習。這就好比做生意最難的是第一桶金,一個愛學習的孩子,最重要的是一開始讓他優(yōu)秀,當他獲得了“第一桶金”后,后續(xù)就會是滾雪球一樣的良性發(fā)展。
后續(xù)我媽花在我和我姐學習上的精力就更多了,比如為了讓我和我姐讀好一點的初中,送禮讓我們轉學(我村里人認為孩子讀完初中出去打工就行了,干嘛要花錢轉學呢;而且小學老師也不愿意放掉這倆經常拿第一的孩子);比如為了交夠初中住校伙食的120斤米(我小時候不僅要交伙食費,還要交米)以及來看我,自己推著自行車,把米綁在自行車后面,推車往返15公里,而我媽的體重,只有90多。
我媽其實在我小時候的印象中,是個特別嚴格的人(我爸也是),他們教訓我的次數多得數不清,但也是到了現在,我才深刻明白他們?yōu)槲腋冻隽耸裁础?/p>
另外就是,其實我家里經常受人欺負,因為一家人都太老實,而且窮、弱。但我父母和家人,盡量讓我不接觸這些,只讓我們好好讀書,給家里爭光。包括我的家庭歷史,以及為了我出生所付出的代價,也是我讀了大學,我媽才慢慢告訴我的。我想,如果我早一些知道這些,恐怕對社會和人性的看法會變得陰暗一些、眼中不會充滿那么多光芒和希望。
還有就是,從小到大,我受過學校和國家很多恩惠,他們給我發(fā)過很多獎助學金,甚至我上大學的第一學期生活費和學費,也是我們老家的一家報業(yè)集團(市黨委的機關報)資助的,這對我家簡直是雪中送炭。我爸也是個喜歡關注時政的人,雖然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但他這么多年影響下來,外加國家對我的恩惠,我也特別愛國。
但我也特別認同題主提到的那位博士,如果不是這些,我很可能會跟我村里的小伙伴那樣,讀完初中就去打工去了。他們其實才是一個農村孩子正常的樣子,而我,只是小概率事件罷了。
摸索未來人生的大學生涯:就是致謝里后面很多行了
我姐和我分別在2007年和2010年經過了葛軍大神出題的高考之后,來到了大學。雖然都是發(fā)揮失常,但我姐畢竟更勝一籌,在中國石油大學讀的會計,而我只是去南京林業(yè)大學讀農林經濟管理(我沒有黑母校的意思/捂臉)。
小學中學畢竟都有章法可循,我們按部就班就行。可是,到了大學,我們卻無所適從,因為我們周圍沒有人讀過大學。所以,我們當年填報志愿的時候,就跟劉強東家里人認為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畢業(yè)了都是當官的一樣,選擇了特別利于就業(yè)的專業(yè)。
比如我當年認為農林經濟管理可能畢業(yè)后是做城市綠化管理之類的,后來我才明白,農林經濟管理壓根在找工作的時候沒有優(yōu)勢。。。。
迷茫是特別可怕的一件事。比如我在大一的時候泡過網吧(夜不歸宿的那種)、一次性參加過好多社團,最后大一上學期高等數學62分(其實卷面成績可能在55-59之間,是數學老師平時成績給高點最后給拉上來的)和平均學分績點2.67(滿分4.5,3.0是評優(yōu)的門檻,超過3.5基本是學霸了)。
這徹底打擊了我,我問我自己,說好的“我高考考砸了呢?”我的自尊心不允許我墮落,然后我果斷退出了所有的社團,也不再去網吧。依靠第二學期的努力,我學年的平均學分績點上升到3.3左右,班級排名第三,也順利評優(yōu)并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此后我又拿了2次國家勵志獎學金,算是大滿貫吧。
在本科時候,在班主任的熏陶下,我發(fā)現我慢慢喜歡上了做學術研究,雖然那時都不知道該怎么去做,只能算是很樸素的喜歡吧。
后來我大三暑假自己設計調查問卷,并一個人在七月底至八月初花了15天做了110份問卷,最后用probit模型做了一個實證論文。
其實一開始我的想法有點功利。我平均學分績點排名專業(yè)第四(以前一直是第一或者第二,但后來有倆外院轉專業(yè)的學霸直接霸占了前兩名。。。),第一二名都是3.8+,第三名3.66,我3.64。我想保研,但我們專業(yè)往年只有3個名額(1個科學型碩士,2個專業(yè)型碩士)。我看到學院規(guī)定發(fā)表論文可以在保研的時候加分,而且還加不少,就有了調研寫論文的事。
然后8月份我寫完,發(fā)給了我們學院的副院長(瀏覽網頁覺得那個老師很厲害的樣子)。然后那個老師聯系到了我,說一個本科生能寫成這樣已經很難能可貴了,說如果能通過保研,一定收我。
后來我們專業(yè)第二名放棄保研,她要考南大碩士(二戰(zhàn)成功了),我加上面試成績后排名第二(原本學分績點第二的那位同學排名第三)。剛好趕上學院加大了對我們專業(yè)的支持(我們專業(yè)一直是學院的王牌專業(yè)),學術型碩士名額調整為2個(專業(yè)型減為1個)。然后我就順利成了我博導的弟子,也是他第一個博士。
我博導對我做了非常細的學術規(guī)劃。雖然囿于整體國內環(huán)境,博導有自身的缺點(比如為了學生拿獎學金催促發(fā)論文有一定的功利性,以及自身學術視野和能力的不足,往往陷入雖然嚴格但實際教不了什么),但瑕不掩瑜,他是個非常好的育人者,對于人生規(guī)劃、對于科學研究、對于學院發(fā)展,有自己深刻的見解和行動,對于學生也非常慷慨,愿意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
他讓我明白:做科學研究是為了把人類的知識邊界拓寬,哪怕是一點點,也足以告慰自己;做科學研究無法讓自己變得大富大貴,也不要為了大富大貴而做科學研究,有的住、有的吃、有的穿就行了(我博導和我現在課題組組長都是不講究吃穿,吃食堂也很開心,衣服就沒見換過幾套),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對科學有貢獻、甚至運氣好一些,能夠在未來對社會做出一點點價值,都是很開心的事。
至于后續(xù)的學術研究經歷,零零碎碎地都在我之前的兩個回答里:
你第一篇SCI寫了幾個月?一個月時間寫完博士大論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2016年,正當我博一的時候,我媽媽被確診患上了乳腺癌,伴隨骨轉移(3年后發(fā)現是假陽性,因此癌癥的分期從晚期調整為中早期),當年我在我家陪我媽半年,我?guī)缀跻呀涀龊昧诵輰W陪我媽甚至放棄讀博的準備。
那時候我媽跟我說:“兒啊,如果我真的沒救了,你就回學校,該干嘛干嘛,媽媽這輩子沒給你賺錢,反倒經常住院,我不能再耽誤你了。”
我博導跟我的同門給我湊了1萬塊錢(其中我博導給了8000),并且跟我說,學校的事務他們幫忙解決,你是學術好苗子,千萬別放棄。
也許是真的一念之差下的堅持吧,我在2016年年底在北京的一次比賽上遇到了我女友,她跟我一樣,也是苦孩子出身,也熱愛科學研究。我們今年拍了婚紗照,很快也會有我們的房子和家庭。
2019年我畢業(yè)的謝師宴上,我問我博導,當初想當他學生的人那么多,為什么最后選擇了我,我博導哈哈一笑說:
因為我也是苦孩子出身,我1997年從陜西老家來學院求職的時候,也是帶著自己寫論文(當年是手寫的)找當時的正院長,那個老院長問了當年我問你的那個問題:“這都是你自己寫的么”?然后就說寫的不錯。我看到你就像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加之你小子確實不錯,我才選中了你。
所以,有時候我回頭想想,一個苦孩子得有多不容易,他們的命運弱得像蘆葦,一點點風浪就能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甚至折斷他們。我比大部分人幸運,而我,也需要接著向上,做我該做的科學研究,如果可以,我也希望發(fā)出一點光照亮哪怕一個人也好。
哦對,至于為什么我要說自己是木匠家庭,因為我自己也是誤打誤撞進了林業(yè)類院校,研究木制品碳循環(huán)問題,也算是我的子承父業(yè)和家國情懷吧。
寫的很雜,還請見諒。
以上。
中科院聲學研究所博士生工資待遇平均一個月有5011元,每個月補貼2100元。雖然每月的基本工資并不高,但是還有每個月下發(fā)給每個博士研發(fā)經費以及生活補貼,這些加起來都是一筆不菲的收入,這樣子看來中科院博士的收入還是蠻高的。
待遇一般30萬年薪。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所招聘博士后工作人員。待遇大約為30萬的年薪。由于每一個課題組提供的科研津貼與科研待遇并不相同,所以很具體的待遇無法探知。但是我們可以明確的就是博士后的待遇一般相當于該單位副教授的待遇。
在高校,基本工資比較低,月薪在5—6K左右,但是福利待遇非常好。博士入職高校除了正常工資外,大多都會有安家費、科研啟動金以及各種補貼,安家費在10萬~30萬,科研啟動金在1萬~5萬左右,每月會有一些補貼,年薪能有10萬以上。
在研究所,博士一年收入10萬~20萬,有編制,有福利房,工作穩(wěn)定,但是研究所的生活比較枯燥,一般都是對科研事業(yè)十分熱愛的博士畢業(yè)生選擇。
國企和事業(yè)單位,工資基本上還是按照國家標準,博士工資相對于碩士只高1000~2000元,但是福利待遇不一樣,博士有單獨的公寓,晉升空間也大一些。比如醫(yī)學本科和碩士只能進縣市級醫(yī)院,但是博士可以直接進省級醫(yī)院。
在黨政機關,碩士轉正是副科待遇,博士轉正是正科待遇,具體薪資視單位情況而定
我還是個大四的本科狗,沒有去找過工作!但是我是學化工的,我們學院的老師有很多都是中科院的博士,南大山大的博士(年輕的老師),我們學校就是一個普通的本科高校,但老師的基本工資就5萬以上了,還有科研經費,房車補助等!!!加起來10萬左右吧!所以一般985的博士年薪應該也差不多這個價吧